La La Land,有着怎样的精彩?
▲除了斩获那么多奖项,的豆瓣上刷了海外场的观众们都给它打出了9.1的高分。
它的口碑和好评度爆棚,真的不是靠大夸其词,而是真实的实力。
早在去年8月,《爱乐之城》就作为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电影放映。当时的好评度就特别高,估计「大家都是被甜了个措手不及」。《卫报》毫不犹豫给它了五星,并且评价:「威尼斯电影节不可以奢求比这更甜蜜的开幕方式了~」
而在美国,这部篇自从去年12月25日上映以来,海外的票房累积到了5166万美元,在专业电影评论网站IMDB通过4万多名影迷的联合打分得到了8.9分,烂番茄上264个挑剔的北美影评人居然有243个人(92%)给了新鲜番茄。你们不是很抓马的吗,怎么这回都不挑了?
接下来我们就看看,到底是怎么回事!欢迎收看,iLady之走近《La La Land》......
一部不被感冒的歌舞片,如何让它惹人爱?
这部片子的男女主,在看脸的时代就已经「轻松过关」了好吗?
男主角是高司令Ryan Gosling,高司令打小就开始了表演事业,不仅与姐姐Mandi在婚礼上表演唱歌,还加入了当地的舞蹈团体。所以歌舞片,他是有底子在的~而且对于这样的情感故事,《恋恋笔记本》里那个满含深爱的男人不知道闺蜜们是不是和iLady一样历历在目。
再来说女主角石头姐Emma Stone,从11岁开始在凤凰城的青年剧团初登舞台,演出了十多部舞台剧,所以人也有童子功。但在这部电影里,她依然让很多人都对自己刮目相看了,毕竟这也是从前的她很少展现的一面。
不过就算两个人的歌舞基础都有,为了这部电影,他俩也毫不懈怠的努力,只为了更贴近角色:
高司令开始没日没夜的练钢琴;
石头姐开始疯狂的一遍又一遍的排舞。
最终让大家在荧幕上看到的表现,也跟努力成功对等,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爱与理想的故事。
一个生活落魄,郁郁不得志的爵士钢琴家,邂逅了一个为了明星梦辍学,白天在咖啡馆打工,面试角色四处碰壁的女大学生。两个怀揣梦想的人,因为这份相似,擦出了爱的火花。
导演沙泽勒一向对色彩和音乐都是有自己的执着的。《爱乐之城》的冷暖色调述说着情绪,再加上爵士、电子、流行三种音乐的交错,浪漫的无药可救。
▲出生在学霸家庭的沙泽勒怀揣着一颗电影梦和音乐梦,所以他的每部电影几乎都能跟音乐挂上多多少少的关系。
正是有了他们,这个爱情故事才能被诠释的「如此美好。」
爱与理想,是你我都承受过的东西
《爱乐之城》的英文原名是「La La Land」,在美国的俚语中它有两个意思,一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如入无人之境,二是指代好莱坞追逐不切实际且遥不可及的明星梦氛围。
导演说了, 这部电影就是在讨论「当代年轻人的普遍困境」。没错啊,爱与理想,正是我们年轻一代正在承受的东西,青春往往给予了我们最真的梦和最美的爱情。
它是「一封写给洛杉矶的情书」,导演在拍摄的时候几乎踏遍了洛杉矶的所有标志性景点。男孩遇见女孩的故事看似俗套,可是却像是冬日的雪花,甜美地飘落在你的整个世界,却又那么的稍纵即逝,另人心碎。
这封情书在告诉你:爱是可以成为往事的。
看完它之后无法停止思考,脑子里萦绕所有的情节,联系着自己的追梦旅程。
我们也曾走入一个人的世界,从小心翼翼到毫不保留;再走出ta的世界,不着痕迹,仿佛一个短暂的梦。
但是至少,我们曾像他们这样肩并肩走在街头,像极了海子的那句:你来人间一趟,你要看看太阳,和你的心上人,一起走在街上。
在月下共舞,享受着一种叫做默契的美丽;靠在ta的肩膀互诉心事,真诚,盼望。
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里,我们在无数个瞬间,把彼此照亮,梦里的故事,就让它留在那里吧。